“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如何让群众“食有所安”?今年,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和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严控生产环节风险、加强城乡小作坊食品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交提案,为我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积极建言。
严控生产环节风险 守好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食品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个别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使用高残留农药、食品添加剂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甚至掺杂掺假,对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
如何守好生产环节第一道关卡?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呼吁,相关部门应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食品无证经营行为,重点加强对小餐饮店、熟食品加工厂等场所安全卫生、使用生产原料、添加剂的检查。加强对农资农药、农药生产企业、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做到从农产品生产环节上“防”,保证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加大绿色生物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各种有机肥料和高效低毒无污染的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体系,实现从农田至餐桌的密切跟踪,到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自治区政协委员王燕呼吁,建立售后协调机构,对消费者提供售后咨询服务。消费者可在售后平台上搜索餐饮单位的资质,查询食物原材料来源信息以及配送环节的信息等,尽可能地平衡餐饮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对称,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守护“云端餐桌”
网络食品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借助美团外卖等App工具进行线上订餐,商家线下配送的一种食品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络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行业规模逐年扩大,这也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一些挑战。
“网络食品经营突破了地域限制,要判定案件的管辖权与取证工作存在极大困难。且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资质审查把关不严,社会力量辅助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不足。”自治区政协委员张莹说,应以监管部门现有的“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网络食品交易信息数据库,高效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增强与网络食品交易链各主体间的协调。搭建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发挥技术优势不断规范用户评价,确保能够真实反映出消费者对网购食品的食用效果,通过市场的力量倒逼各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强化媒体监督作用。引导媒体发挥好信息传播、舆论导向及社会宣传的功能,如实向公众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对报道失真、或夸大报道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纠正。鼓励专业人士在新媒体中积极主动发声,科普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帮助消费者准确甄别。
曹晓虹提出,可以借鉴浙江、山东、沈阳等地做法,开设针对外卖商家问题的检举投诉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管。一方面接受全民对外卖行业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线索举报,增强商家自律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奖励机制将送餐小哥纳入行业监管员,以“随手拍”等形式将无堂食外卖餐饮场所及加工场面随时拍照发送至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实效性、针对性。
严抓小作坊生产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近年来,人们对饮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食品小作坊的盛行,极大满足了人民需要。但同时,食品小作坊暴露出的“小、散、脏、差”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焦点,亟待解决和规制。
“食品小作坊生产厂房大多设在居民住宅附近或和群众生产生活区域混用,无法满足食品成品基本的保存设施及条件需求。并且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非常普遍,产品不经检验出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自治区政协委员吕玉兰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小作坊食品经营市场准入门槛不高,生产加工人员未经正规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甚至未持有相关证件便可从事经营活动。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意识淡薄,使得食品生产存在较大卫生隐患。建议食品小作坊经营户应按照相关要求,对生产加工场所进行合理布局。监管部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生产加工环境不符合规定,应及时指导从业人员进行整改。相关部门应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生产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管理、产品检验等方面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特别是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预防措施、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确保从业人员做到食品安全生产。(蔡睿晓)
宁夏人大网 | 宁夏政府网 | 宁夏纪监 | 宁夏党建网 | 宁夏财政厅 | 宁夏发改委 | 宁夏公安厅 | 宁夏环保厅 | 宁夏审计厅 | 宁夏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宁夏商务厅 | 宁夏农业农村厅 | 宁夏水利厅 | 宁夏人保厅 | 宁夏交通厅 | 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 | 宁夏教育厅 | 宁夏科学技术厅 |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宁夏民政厅 | 宁夏招商网 | 宁夏文明网 |